地址:海口市大同路华发大厦A1708室
电话:0898-66712806 18907571662

    强迫你如我一样想,才是冲突的开始

    先从一个观察的游戏说起。

       这个周末,在工作室旁的漫咖啡里,一时兴起,我跟朋友提议玩个游戏:观察一个陌生人,猜猜他在干嘛。于是,我们俩将目光锁在一位服务员身上,观察了2、3分钟后,写下来。

    两人的文字是这样的:

    No.1

       服务员均着红衣,在柜台里。这个服务员站在吧台外的顾客点单区,向里点茶水,手上拿着这个咖啡厅的券,似是受托点单。里面的人笑着回应他。他拿着一叠兑换券像纸牌一样,一张张地翻看,好像每张牌有所不同,又没什么不同,只是重复这个动作,脚上锃亮的漆皮鞋在点着地。客人从门厅进来,他回头应:欢迎光临。

    No.2

        一个短发眼镜男孩,站在买单的柜台前,他是服务员中的一个,手玩着一张店内的卡片,看着柜台里的同事们,嘴唇上下动着,却没有发出声音,看着前方。右侧楼梯一位男客人走下来,他看过去,视线又收回到前方,看看手里的卡片,向柜台里的同事们说着什么,这时从门外走来了一位客人,他离开柜台,边离开边交代着什么。

       同一个观察对象,不同的文字描述,透着不同的想法和假设。前者假设的是,这个服务员此时正为客人点单,无聊地等待着拿餐的过程;后者猜测服务员可能是一位主管,观察并叮嘱着一些事情,并留意着每一位客人的动态,略带焦虑。

     不同的人,有不同的思考,这是常理。但是,思考的独特性又是从何而来?有人说,英文里的thought,在德文里有感受的意思,从这个角度来看,每个人的思考源于自己的感受。

     比如,觉得服务员正在等待拿餐的朋友,感受到了他身上的悠闲自在;我觉得他是主管,是因为感受到了他身上的焦虑。

    有趣的是,通过不同的感受,我们把相同的元素串成了不同的发生,这就是一个人的心理现实。面对同一个现实处境,不同的人会创造出不同的心理现实。

    2

     但是,如果我们把关系拉近,把事情拉近,矛盾就会从两人不同的心理事实中发生。

       举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。某天晚上,朋友收拾厨房,把当天中午的剩菜给倒了。早早睡下的老公突然醒了,在床上说饿,朋友心想那就给他炒鸡蛋饭。老公出于心疼老婆,说吃剩菜就行。但当看到剩菜没有了,老公的脸色变了,指责老婆为什么把剩菜给倒了,明知他还没有吃晚餐。而朋友也是满腹不满和委屈,觉得清洁做了,还讨不来好。于是,两人就为此争吵了起来。

     显然,对于老婆倒了剩菜这件事,男人和女人的心理现实截然不同。

     男人生气,因为他觉得他的爱白费了,因为女人对他的忽略,也因为他失去了他以为还在的东西。

     老婆无辜,也委屈,因为她想讨好,一心想着把碗腾出来洗了,却忘记了老公晚上还没有吃。

     在前面,我和朋友也有不同的心理事实,但我们之间没有矛盾。同样地,男人和女人的矛盾也不在于他们拥有不同的想法,而是他们都希望对方能如自己一样想。

     男人希望女人能关心他,女人希望男人能看到她的付出。

     往深处说,这是对另一个人的控制和依赖。

     但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,没有一个人愿意臣服于另一个人。

     战斗的目标是吞噬另一个人的立场,暗地里也摧毁着两个人的关系。

     看似强悍的两个人,不过是拿这样的强势来掩盖自己对另一个人依赖般的需要。

     一个控制,一个反控制,一个依赖,一个逃离,基于不同的心理事实做出的反应,是两个人产生矛盾的原因。

     对控制和依赖的需要,也是一个人无法跳出自己心理事实的原因。

     这些需要的背后,又有着多少不同版本的故事。

    3

        昨天,我在网络上看到一段心理治疗的视频,正好呈现了一个关于愿望的故事。

      一位穿着性感的女性来访者谈到,在上次访谈中表达了自己对男性治疗师的倾慕,但是治疗师却什么都没有说,这个反应让她感到很羞耻。

      治疗师敏锐地发现了来访者受伤的感受,并向来访者澄清他不做回应的原因,即来访者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就是心理治疗要做的事。

      但是来访者并没有接受治疗师的安抚,仍多次追问她是不是一个有魅力的女人?

      治疗师努力地澄清自己两难的处境,但来访者仍不为所动,继续向治疗师逼近。

      在现实生活中,也正是由于来访者的强势和固执,使得她的男友们都因为她过于控制而离开她。

      治疗师感到被压迫,同时告诉来访者,她想把治疗师变成一个她想要的人。这样数次来回之后,来访者终于接收到了,她愤怒地坐起身,情绪激动,带着哭腔说:我需要一个人去做我    想要他做的事情,不然我会很难受。

    来访者的自我反省,是她能跳出自己而看到自己的开始。

       治疗师把她早年的经历联系起来:当她爸爸要离开她和妈妈的时候,她希望爸爸不要离开,但爸爸还是离开了。她的控制,是因为她不想被抛弃。但最后,往往因为她的控制,她爱的人都离开了她。

       对自己的喜欢,治疗师没有回应。这个事实映照出了来访者的愤怒和恐惧,这些难以耐受的情绪源自早年被爸爸抛弃的痛苦,这便是她的心理现实。

    一心想要爸爸回家的小女孩想听到爸爸回家的声音。小女孩的渴望与忿恨,便是她心理现实的底色。



    友情链接: 戒毒方法

    海口明心心理咨询 琼ICP备16001789号-1 技术支持:海南布谷